从生物学角度来讲青春期就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里包括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对处在青春期的少年而言,此期间发生的事情可直接影响到他们心理健康。在这个过渡时期里很多孩子患上了青春期抑郁症,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青春期抑郁症的产生呢?
1。青春期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概率越高。调查发现,青春期抑郁症中约71%有精神病或行为失调家族史。抑郁症儿童青少年的一级亲属终生患该症的比率在20%~46%范围内。在家族遗传方面,导致儿童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亲子分离或早期母婴联结剥夺;父母患有精神病;父母虐待或忽视;家族中有抑郁症和自杀史;某些慢性躯体病。
2。青春期抑郁症的发病与生化因素有关。如5-羟色胺(5-HT)功能降低可出现抑郁症状,5-HT功能增强与躁狂症有关。药理研究表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和/或5-HT及受体功能低下,是导致抑郁症的原因。
3。早期生活经验方面的因素。先天易感素质的儿童经历创伤性体验后容易促发情感性障碍。有调查提到抑郁症儿童精神刺激事件比对照组多三倍。一个人早年和儿童时期不良的生活经历会使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早期情感剥夺和失落,如幼年母子情感剥夺、丧失父母、父母分离、早年亲子关系不良等均可增加发生情感性障碍的危险性,使儿童成年后容易出现三个问题:很难建立亲密关系;缺乏心理上的安全感;心理防卫机制削弱,应激的高敏感性。
(2)父母的不适当教养方式,如专制、放纵等,会使孩子缺乏关爱,出现人际交流障碍。
(3)生活中重大事件造成的心理影响。如被成年人虐待、被坏人绑架或拐卖、被强奸或性虐待等,这种伤害很深远,对孩子的影响大于前几种因素,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另外,当失败负荷过频过强时,易使儿童形成习得性无助感,进而产生绝望感,引发抑郁症。
(4)缺乏成长支持。成人(主要是老师、家长)过分指责孩子,降低对其的评价。
4。性格缺陷。如被动-攻击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癔症型人格等。有些学者认为急性抑郁症儿童病前个性多为倔强、违拗,或为被动-攻击性人格;慢性抑郁症则病前多表现为无能、被动、纠缠、依赖和孤独;隐匿性抑郁症患者病前有强迫性和癔病性格特征。
青春期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介绍完了,希望能引起到家长及老师们的关心和注意,在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时千万不要忽略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青春期是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重要的过渡时期,千万不要让青春期抑郁症给他们的将来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