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患者抑郁的比例为30%至64%_南京鼓楼医院心理咨询科

发布时间:2018-07-13 10:28:31 来源:【中华秘方网】

  人一上年纪,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就容易找上门来。身体不适已经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负担,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很多人此时性格大变,成为家人眼中的怪人。

  诸如抑郁等心理问题,很多都是慢性病闹得。以抑郁症为例,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卒中后患者抑郁的比例为30%—64%;心肌梗死患者中45%伴有抑郁。

  对此,有些心血管病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发展至精神疾病,常在两个特殊阶段。一是刚意识到自己身体出了问题,另一个则是在治疗和康复期。

  心血管等慢性病患者,之所以在这两个阶段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并非是他们拥有特殊的心理特质,而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变化。原来没病时,可以毫无顾忌地做任何事情,一旦得了慢性病,干什么都放不开手脚。

  他们看到自己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干,又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因此,心理就产生了巨大落差,容易导致心理动荡。

  与单纯心理疾病患者相比,对冠心病伴发心理问题的人,要让他们遵从心内科医生的建议,科学地饮食、运动、睡眠、服药。通过这些调节,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时,对解决心理问题有很大的好处。

  不过,一旦出现一些信号,就要适当用药来对抗心理疾病。如患者抑郁持续两周以上,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或者患者焦虑情绪影响生活和工作,而且持续了6个月左右等,就要带患者到精神科就医了。对于心血管等慢性病患者并发精神疾病,大的用药原则与单纯的精神病患者一样。

  心理疾病,是一种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

  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长期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使人产生精神病变。

  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拉大、溺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而且有可能出现更多的以前都没有注意到,或已经合理化(不认为是心理疾病)。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病也不少。

医生在线解答

杨炳如

专长熟练掌失眠、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

立即免费咨询

张淞

擅长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神经内科疾病...

立即免费咨询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