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几岁尿床需要治疗?对孩子尿床家长们一般都不是很担心,但是当孩子大了依旧有这样的问题时,家长就会觉的很糟心。大家都知道,孩子在0-3岁的时候,由于没有自主行动的能力,所以想要尿尿了,会直接尿到裤子里面,晚上睡觉也会尿到床上,可是2-3岁的时候,就会开始控制夜间排尿,一般3岁以后就不会尿床了,那么儿童尿床需要治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尿床”其实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医学上称为“儿童夜遗尿”,在临床上指5周岁及以上儿童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遗尿症的病因复杂,可能跟遗传、生长发育延迟、心理等各种因素相关,最重要的原因包括缺乏抗利尿激素、孩子膀胱容量不够大、充盈的膀胱信息不能有效传送到大脑、睡眠过深觉醒障碍以及便秘等。
在中国,5岁儿童遗尿症患病率是15.2%,10岁儿童遗尿症患病率是4.8%,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孩子会自愈,但存在一定比率的儿童会延续到成年人,16-18岁的人群中有高达1.7%的患病率。
据研究表明,作为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的儿童第三大创伤事件,遗尿问题严重影响儿童自尊心与自信心,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空想与性格孤僻,是目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儿童尿床的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洪磊主任介绍,“门诊遇到有的孩子因为尿床不敢深睡,在幼儿园也不敢午睡,睡眠紊乱错过正常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期,反而导致发育迟缓,比同龄人矮小。”
问诊:不到20%家长带孩子就诊
虽然儿童夜遗尿危害大,但很多父母受困于“尿床不是病”的传统错误观念,经常低估和忽视这种疾病,无意识地把孩子遗尿理解为正常现象,更有近四成的家长反而因尿床问题责骂孩子,甚至将尿床的原因归咎为孩子笨或有意为之。由于没有寻求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帮助,这些孩子很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期,导致孩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近三分之二的儿童尿床有家族史。”洪磊主任介绍,这也导致出现两个极端:多数家长认为尿床不算事儿,“大了自然就好了”;而偶尔也有家长则非常担心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不到3岁的孩子尿床就急忙找医生。
治疗:药物治疗与家庭护理双管齐下
孩子尿床危害大,那么该如何治疗呢?洪磊主任介绍,大多数儿童尿床并非由器质性引起,而是属于功能性遗尿。对于5岁之前的孩子,如果因频繁尿床来就诊,医生一般会建议先从基础治疗开始,包括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的调整。5岁之后的孩子尿床,才考虑使用药物治疗。据目前多个国际儿童夜遗尿指南表明,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是一线治疗方法,可有效大部分儿童单纯性夜遗尿问题。
药物使用会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这也是不少家长担心的问题。对此,洪磊主任介绍,目前使用的药物是一种抗利尿激素的类似物,主要是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系统,让尿液浓缩减少尿量,“这种激素是人体本身就具有的激素,只是尿床的孩子体内分泌不足。
儿童几岁尿床需要治疗?对于这个问题在上文中简单的进行了介绍,当孩子到了相应的界限家长们就要应该要注意了!对于孩子患有遗尿症的治疗除药物治疗以外,家庭护理同样对遗尿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洪磊指出,家长在这一过程中应调整自身的心态,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责备,调整孩子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鼓励其配合治疗。同时帮助孩子记录好排尿日记,定时复诊,让夜遗尿孩子尽早得到正确的治疗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