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情绪波动剧烈。同时,在这个阶段,升学、恋爱、求职等人生重大事件也将陆续展开,心情无可避免地会被这些“新刺激”所左右,“郁闷”成了年轻人的共同体验。
2008年10月10日是第1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处与解放军第261医院共同举办“携手最可爱的人,培养最和谐的心”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心理专家主任告诉大学生,青春期抑郁其实很普遍,是我们对新生活带来的一系列“新刺激”一时无法适应的表现,就像感冒一样,“人人都得过,人人都会得”。
高考失意、失恋、交通事故、失去亲人等“刺激”在心理学上被统称为“创伤事件”。人们对于某些伤痛的记忆会维持很久,比如,那些悲伤的画面会像噩梦般不断闪现,带来焦虑、紧张、恐惧、情绪低落等不适的感觉。“不过,只要处理得当,75%的人不会遗留重大的心理问题。”
怎样才是处理得当呢?
面对创伤事件,很多人喜欢强调“坚强”,尤其是对男孩子更是这样。其实这样做,是压抑了人的本能反应——“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在坚强与软弱之间来回震荡的”。
12下一页